扩散后的 4 期乳腺癌非常危险(图片来源:ASCO)近20多年来,诺华一直与国际社会合作推动乳腺癌研究的科学进步,并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实践。
从2014年起,强生、罗氏、赛诺菲等公司通过收购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或者与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不断加码双特异性抗体领域,总投资额接近40亿美元。现有55个上市抗体药物产品,2015年全球销售总额达到916亿美元,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1.65%,无疑是全球医药厂商最为关注的现金牛。
2016年5月,1600mg MabTheraSC皮下注射剂再次获得欧盟批准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治。新剂型这块,国内在工艺技术方面的积累不够,目前还未出现有潜力的项目。本文系作者及其机构授权米内网首发,任何转发须注明作者和机构。MabThera SC是一种固定剂量的即用型(ready-to-use)液体配方,可大大简化护理程序。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备选药物,大多是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参与研发,而未来一旦技术成熟,国内A股大型医药公司也可能通过收购或者合作的方式,来进入双特异性抗体这个巨大的市场。
根据Evaluate Pharma的数据,2015年全球销量排名前10位的药物中,有6款是单抗或重组蛋白药物。这对投资团队的学科专业水平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能够辨识研发团队的技术和工艺的可行性和成功概率,能够支撑研发团队走完整个研发、临床、审批,直到落地上市,能够提供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嫁接。7个黑加工点的背后,是价值近亿元的工业明胶流向全国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
1公斤工业明胶能勾兑出约50公斤皮冻、凉皮,或900公斤香肠,且保质期可以延长2至3倍。这些工业明胶大多被制成有毒有害食品,涉案总金额近亿元。食药监部门没有搜查权,即使到了黑窝点门口,只要他们把门关上我们就没权进入,只能请求公安部门协查。据了解,这些黑窝点普遍没有工商营业资质,制作过程中排污等不符合环保要求,违规添加的工业原料严重违反食品安全要求。
有的不法商贩看公安部门要来了,把锅一藏,违法违规材料顺着下水道冲走,就很难找到证据。黑心食品带来连串追问:有毒有害食品畅销市场3年为何无人察觉,强打之下食品犯罪为何冒头不断?工业明胶成佐料,多头监管存漏洞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被查获的工业明胶大多来自吉林省通化市。
在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工业明胶榜上有名。2012年以来,当地的一个犯罪团伙以每吨1.5万元的价格购进数百吨工业明胶,换成食用明胶包装袋或无标志的白编织袋,加价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等8个省数百个市县(区)镇,仅辽宁就有9个城市中招。营口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队长刘强告诉记者,用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注入食品中,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加之一些县区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年龄偏大,人手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检测资金有限,无法适应严峻的监管形势。
加之有些监管人员觉得一个小黑窝点掀不起什么浪,暂时漏了也没什么,等一轮严打再打击也来得及,不约而同错过的结果,就造成这些黑窝点如同牛皮癣般顽固多现,有毒有害食品大肆流向市场。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化身佐料。近亿元工业明胶流向8省 有毒食品为何畅销三年 2016-07-26 15:11 · buyou 近日,辽宁营口警方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黑窝点臭气熏天的背后,是工商、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各司其职却都有缺位的结果。
营口食品药品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有毒有害食品大多在黑窝点炮制,比较分散,相对隐蔽不易被发现,监管存在一定难度。然而,营业3年来制作销售数十万公斤有毒有害食品,并没有受到相关处罚,看似多头治理,最后却沦为没头治理。
辽宁营口警方近日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竟来自臭气熏天、苍蝇遍布的黑窝点。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专家建议应加大刑罚成本接二连三地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刺激着公众的敏感神经。其中有毒重金属铬容易进入人体,蓄积后有致癌性。(据新华社沈阳电记者彭卓、白涌泉)《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6日 16 版)。辽宁华君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海山认为,《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但仅是改变对于罚金刑的设定上,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有期徒刑依旧保持在相对较低的程度。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建议,应加大刑罚成本,提升基层监管能力,推动社会共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目前,营口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查,加大相关监管力度。2013年以来,仅营口涉案犯罪嫌疑人就购入了5吨工业明胶,其中1.4吨被制作成数十万公斤有毒有害食品,销售到市场,且从未被查获
11.联众智慧——医田园、点点就医医田园:主打医护人员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获取病人信息和医院内部信息,随时随地开展工作。1.东软集团——大象就医、熙康健康管理平台、瘦瘦APP大象就医:支持用户通过手机端完成预约挂号、候诊提醒、缴费、查报告、住院金缴纳等就医全流程体验,实现跨医院导诊和就医服务。
致力于建立合理就医新秩序、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推动医、患、保三方关系和谐发展。瘦瘦APP:根据用户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等资料,以及肥胖原因的评估结果,为用户量身打造一套专业的健康减肥计划。
平台以健康档案为生命轴,从生老病死的时空视角观察和反馈每个人的健康生理曲线,跟踪每一个医疗事件和健康活动。6.京颐股份——趣医网趣医网:旗下拥有 趣医院、 趣医网络医院 等多个品牌。有人说,在中国移动医疗创业群体中,医疗信息化企业是最有可能走到终点的赢家。熙康健康管理平台:通过个人健康相关数据的动态收集,以运动、饮食教育、用药指导、娱乐的干预和远程医疗服务来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
13.智业软件——睿康、聚医汇睿康APP:分为医护版和非医护版,核心特色为三师共管,即打通医疗与健康管理,依托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以分级诊疗的核心,每名签约慢病患者,都由一名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一名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和一名经过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提供诊疗照护与健康管理。4.金仕达卫宁——纳里健康纳里健康:旗下产品纳里医生APP与纳里健康APP,依托实体医疗机构或医学中心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给及医疗机构和资源服务的整合,让患者足不出户,便享受到移动医疗带来的便利,打造互联网+模式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
15.北大医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App北京大学人民医院APP:是一款集就医咨询和预约挂号等服务于一体的移动客户端。聚医汇功能:预约挂号、分诊叫号、报告单、就诊记录、医院导航、就诊指南、本院动态等。
5.万达信息——全程健康全程健康:致力于健康管理与慢病管理领域,引进欧美私人医生健康服务模式,通过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健康监测设备,结合云计算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创新应用,遵循全面评估、全优规划、全时监测、全心诊疗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全程健康医疗服务。这20家切入移动医疗领域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大部分都是国内规模、体量较大的企业,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切入移动医疗,可以说是医疗信息化大佬们的一次尝试。
但移动医疗火就火在行业还未定型,任何人任何公司都有机会!在切入移动医疗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当中,未来可能是东软东华为代表的大体量上市公司延续他们的霸主地位,但也可能是中小体量医疗信息化公司异军突起、靠奇招致胜。目前已拥有32000多的用户。16.心医国际——心医健康心医健康:通过心医网和心医网手机应用心医健康APP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症状自查,在线寻医,在线问医,找寻医院,药品查询,健康档案,疾病查询,圈子活动等一系列功能,提供方便、便捷、有效、快速的健康咨询服务。并且提供预约挂号、门诊缴费等服务功能,为患者用户生活就医提供便利。
本文盘点了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医疗信息化企业以及他们的移动医疗产品,共计20家,这些企业的移动医疗产品主要分为全国/区域性掌上医院、分级诊疗平台、健康管理平台等,下面为各个企业的移动医疗产品做一下简单介绍。点点就医:无缝对接医院系统,实现预约挂号、在线咨询、查询报告等第三方APP能提供的所有服务,而且可以实现就医全流程的无纸化,患者可以获得最及时的就诊信息、费用明细、住院清单、用药提醒等服务。
20.海虹控股——新健康新健康:新健康是海虹控股旗下子公司中公网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益康健康服务有限公司和海虹医药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康管理服务品牌,业务覆盖医保控费业务、医药电子交易与商务、健康福利管理、保险第三方管理服务、医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14.银江股份——健康宝APP健康宝:具有预约挂号、查报告单、叫号查询、医院导航、健康资讯、查看科室医生等功能。
因为医疗服务的非标性、线下不可替代性、地域性和低频性,使得任何成规模的医疗服务都绕不开基于医院的重资产运营模式。代表产品:新健康APP,主打家庭购药报销小结:移动医疗经历了2014年井喷式的爆发,到2015年下半年的相对沉寂,再到如今的稳定等待拉升,期间有无数公司死亡,可见中国移动医疗创业前景还不明朗。
评论留言